2025年4月22日,通识教育学院文化与通识教研室成功举办了“课程思政与课程改革研讨会”,旨在深入探讨如何将课程思政理念融入教学实践,推动课程改革,提升教学质量与育人效果。

本次研讨会聚焦于我院开设的《大学美育》和《阅读与写作》两门课程。《大学美育》课程涵盖了文学、电影、戏剧、绘画、手工艺和建筑等多个专题,通过多元化的艺术形式,引导学生领略美的内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人文素养。而《阅读与写作》课程则以《曾国藩》《细节决定成败》《名人传》《没有任何借口》等经典书目作为阅读教材,同时以应用文写作为重点,旨在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应用文写作水平,同时通过阅读这些书籍,引导学生思考人生价值与职业素养。
研讨会上,各位教师围绕课程思政与课程改革展开了热烈讨论。在《大学美育》课程方面,大家一致认为,美育不仅是艺术的教育,更是情感、价值观的教育。通过文学作品中的家国情怀、电影中的时代精神、戏剧中的道德抉择等,可以潜移默化地将思政元素融入美育教学。例如,在分析戏剧作品时,引导学生思考剧中人物的行为背后所蕴含的社会责任与道德观念;在欣赏绘画和建筑时,让学生了解其背后的历史文化与民族精神,从而实现美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
对于《阅读与写作》课程,老师们探讨了如何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应用文写作不仅是文字表达能力的训练,更是对学生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通过分析《曾国藩》等书目中的历史人物事迹,让学生在写作中学会从优秀人物身上汲取力量,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同时,教师们也提出了在课程改革中增加实践环节的建议,如让学生撰写与社会热点相关的应用文,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
会议中,教研室主任钟小滨强调了课程思政的重要性,指出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举措。教师们要深入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将其有机融入教学内容,做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同时,课程改革要以学生为中心,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本次“课程思政与课程改革研讨会”为教师提供了一个交流与学习的平台,大家在研讨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明确了今后教学工作的方向。相信通过课程思政的深入推进与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的教学质量和育人水平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更多力量。